0

福建日报 | 我们在厦门“修心”

2025-08-18
分享

今年8月19日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8月17日,厦门市庆祝第八个中国医师节活动在厦门市中医院举行,厦门市300多名医务工作者齐聚一堂,共同庆祝他们的专属节日。舞台上,6张不同肤色的面孔在黄皮肤中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是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下称“厦心医院”)“心苗计划”学员。目前,该计划在院学员有13位。

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女医生内察内特·所罗门·贝耶内第一次以在华见习医生的身份参加中国医师节,讲述自己在闽学医的故事。“这种感觉太特别了,既兴奋又荣幸!”她难掩内心激动,这份独特的参与感,让她愈发坚定了“医者无国界”的信念。

“心苗计划”于2023年4月由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全球发展促进中心在联合国总部正式发布,主要面向金砖国家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招收青年心血管专科医师来厦心医院接受最长为期一年的培训,内容包含临床诊疗、学术交流、科学研究等。截至今年7月底,“心苗计划”已累计接收12个国家的27名医师,搭建起稳固的中外医学交流合作平台。

我们从“观摩者”变身“实践者”

8月15日下午,厦心医院导管室里,41岁的印度尼西亚心内科医生范迪·桑托索·布迪亚尔乔一一传递手术器械,协助导师完成冠脉介入手术,蓝色口罩上方的双眼紧盯着显示屏上的血管影像。

范迪·桑托索·布迪亚尔乔的父母均为印尼籍华人,他笑称自己拥有“百分百华人血统”,因此踏上中国故土时始终怀揣特殊情感。今年6月抵厦后,厦心医院的诊疗规模与手术量彻底颠覆了他的认知:“在印尼,我执业的3家医院每周的造影+介入手术仅5~7台,而在这里两个月,我参与了296台临床介入手术。”

起初,紧凑的节奏让他连热爱的健身都无暇顾及,但在导师与团队的耐心指导下,他已能熟练完成基础心血管介入操作。“回国后,我不仅想成为能独立开展心血管介入手术的医生,更想当导师,推动当地医院介入技术升级。”范迪·桑托索·布迪亚尔乔的眼中满是期待。

开启职业生涯蜕变的,还有埃塞俄比亚医生内察内特·所罗门·贝耶内。从小怀揣行医梦的她,在成为儿科医生后深耕儿童心脏领域。经驻地大使馆推介与当地政府筛选,她从七八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成为该国赴厦进修的首位“幸运儿”。

内察内特·所罗门·贝耶内不仅感受到中国同行的友好热情,还系统学习了结构性心脏病介入等先进技术,参与多台手术。“在埃塞俄比亚,学员只能在手术台旁观摩,但在这里,我能在导师指导下动手实操,每天都在进步。”她坦言,回国再经半年培训,她将成为国内少数能开展儿童心脏介入手术的医生之一,“在厦门学到的技术,将帮助埃塞俄比亚患病儿童改写命运”。

据厦心医院副院长许良友介绍,医院为前来进修的国际学员量身定制了个性化培养模式:不设固定班级,学员根据自身基础与需求,全程跟随中国医生参与临床工作,获得大量实操机会,重点聚焦心内科、心外科技术与手术学习。该项目于2024年4月纳入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全球发展项目库,成为推动国际医学交流的重要桥梁。

我们在对比中读懂“福建力量”

苏利亚·纳拉亚南·巴拉苏布拉马尼手机里的一段手术视频被他反复翻看——今年6月第六届复杂高危介入治疗印度峰会上,厦心医院王焱教授团队现场直播运用国产NeoBlazar ®修复系统,完成1例高难度经导管三尖瓣缘对缘修复手术,“心苗”学员、印度医生苏利亚·纳拉亚南·巴拉苏布拉马尼全程参与。

苏利亚·纳拉亚南·巴拉苏布拉马尼与双胞胎弟弟一同加入“心苗计划”。来华前,他频繁在最新研究报告中看到中国元素;亲身接触后,中国国产器械的优异性能更让他震撼。福建医疗的普惠性,同样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厦心医院超六成复杂病例使用中国产器械,中国团队论文的数据量、样本量常居全球前列,这说明中国技术水平、中国产器械性能优越,中国医疗服务能覆盖更多人,价格更适配发展中国家。”

有三年欧洲冠心病专科培训经历的摩洛哥医生扎卡里亚·埃尔·马拉基,也在对比中感受到中国医疗行业的独特之处。在厦门,学员们不仅能观摩所有感兴趣的手术,导师还会将复杂操作拆解为“1.0基础版”“2.0进阶版”手把手教学,“这种培养模式在欧洲很少见”,“福建的老师倾囊相授,毫无保留”。

苏利亚·纳拉亚南·巴拉苏布拉马尼的感受,既反映了“心苗计划”的初衷,又体现了开放福建在医疗领域展现的国际吸引力。近30年来,中国的医疗水平飞速发展,多项心血管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或接近领先水平。“心苗”学员在学习中能频繁接触中国国内乃至全球首创的医疗设备和福建医疗的丰富经验。“我们希望学员既是技术学习者,也是桥梁建设者,让中国先进的诊疗技术和医疗器械惠及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许良友表示,“请进来”学技术、“走出去”传经验已成为“心苗计划”的核心模式。

我们是传递“中国方案”的纽带

事实上,“心苗计划”的价值,早已超越“培养学员”本身——它正成为让世界了解心血管健康“中国方案”的纽带。

今年7月,印尼“心苗”学员苏里奥·阿尔迪·胡托莫在亚洲直接血管成形术大会上,分享了在厦心参与的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病例,斩获“最具挑战性AMI病例奖”第三名。他学习期间,厦心团队还专程赴其所在的印尼医院,用中国生产的器械完成两项介入手术,均为当地首例。去年,巴西“心苗”学员牵线促成厦心与巴西医院的线上交流会,三台手术直播让巴西同行直观感受到中国技术的实力。

范迪·桑托索·布迪亚尔乔在进修期间还发现一个关键差异:在印尼只有少数群体有条件做的心血管介入手术,在中国早已实现了普惠化。“中国的集采制度,加上越来越强的医疗器械研发能力,让这类手术的费用大幅降低。”他认为,“不仅中国的技术、产品值得推广,这种普惠医疗的经验也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许良友表示,接下来,厦心医院将依托“心苗计划”打造常规性国际人才培养机制,培育国际医学交流品牌,建立跨国心血管医生社群,打破地域限制,推动中国医疗技术与产品走向全球,为更多国家的患者带去优质医疗服务,写好中外医疗交流合作的福建篇章。

微信图片_2025-08-18_090502_88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