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世界心脏日丨厦心举办第一届中美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治疗新进展研讨会

2019-10-30
分享

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简称“厦心”)成功举办“跨越巅峰,畅通无阻——第一届中美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治疗新进展研讨会”。会议以线上直播的形式进行,会议仅3小时余,吸引国内外学者观看直播人数超过5000人次,受到广泛好评。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是常见遗传性心脏病之一,人群发病率约为0.2%。临床表现为胸痛、心功能减退、呼吸困难、晕厥甚至猝死。传统药物、起搏治疗效果差;外科手术切除和化学消融创伤较大,风险较高,且由于解剖变异限制了疗效。目前HOCM治疗依然是临床面临的巨大挑战!

近年国内外学者尝试经皮导管消融治疗HOCM,具有创伤小、风险低、疗效确切、可重复性等优点。目前国内仅少数医院开展,厦心是国内最早开展该项技术和完成例数最多的中心之一,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为了加强对该疾病认识,推广HOCM治疗新技术,促进中美学术交流,造福更多患者,厦心联合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院成功举行“跨越巅峰、畅通无阻——第一届中美HOCM治疗新进展研讨会"。这也是国内首届以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治疗进展为主题的专业学术会议。

我院王焱院长亲临现场发表致词。超声医学部主任苏茂龙主任从解剖结合超声影像,对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病理进行了讲解分析;来自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学中心的J. Michael Mangrum教授和Nishaki Mehta教授分别介绍了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化学消融与起搏治疗,然而两种治疗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随后,我院心内四科(心律学科)常栋主任讲解了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治疗新技术,即心腔内超声指导导管消融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手术流程、注意事项及长期随访结果,并且进行了现场手术演示:通过心腔内超声显示肥厚的心室间隔,精准指引导管消融肥厚心肌。手术仅用时1小时,术前主动脉瓣跨瓣压差(反映梗阻程度)高达64mmHg的病人,术后压差竟下降至15mmHg,手术效果立竿见影,受到了中美与会专家和网上学者高度肯定,赞不绝口。中美专家们一致认为导管消融为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有效治疗方法。

此次研讨会彰显了厦心创新的医疗理念及先进的技术水平,未来,厦心将继续在心血管领域推广新技术新理念,更好地为广大人民服务。


图片1_副本.png